聯系人:Mr.Shi
電話:0511-86868233
傳真:0511-86862006
郵箱:jsqtsb@163.com
網址:http://www.jsqtsbc.com
地址:江蘇省丹陽市鳳凰工業(yè)園區(qū)新萬寶路
礦用救生艙和避難硐室供氧系統(tǒng)推廣的背景
來源:http://www.jsqtsbc.com 發(fā)布:2012/04/08
我國是************礦難大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煤炭在能源生產的大格局中占有絕對的比重,達到了近70%。但在這么高的比重下,居高不下的礦難讓人觸目驚心。
1、中國的煤炭產量占世界煤炭產量的1/3,而中國煤礦礦難死亡人數占世界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的4/5。
2、世界上發(fā)生的20起導致死亡人數最多的煤礦災難中,有8起發(fā)生在中國。
3、2003年全世界產煤約50億噸,死亡人數8000人左右,中國煤炭產量16.6億噸占33.2%,而死亡人數達6434人占80.4%;2004年,中國煤炭產量17億噸,占世界的34%,死亡人數達6027人,占世界礦難死亡人數的80%。近兩年來,死亡的絕對人數雖有所下降,但在全球所占比例仍然最高。
我國各類礦難事故時有發(fā)生,礦山應急救援裝備的現代化亟待解決。
案例:
2009年2月22日凌晨2時,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屯蘭煤礦發(fā)生瓦斯爆炸事故。礦難事故的發(fā)生,又一次成為了各大媒體和廣大民眾關注的焦點,在冰冷的數字背后,相關行業(yè)和機構需要反思,并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和盡可能減少礦難的再次發(fā)生。2007年中國礦難死亡人數高達3786人,這是連續(xù)兩年下降兩成后的數字,依然讓人觸目驚心。作為能源大國的中國,礦難事故每年都在頻頻發(fā)生,難道中國開發(fā)資源就一定要用這些冰冷數字背后所代表的鮮活生命做為代價嗎?
細數礦難事故的諸多原因,事實上很多人員的傷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即使是在礦難發(fā)生以后,傷亡率也是可以降低的。從事高風險作業(yè)的礦工兄弟們,需要的是一個安全可靠的工作環(huán)境和值得信賴的安全防護設備,這些才是他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對比每年全球礦難事故所造成的死傷人數,以及諸多的事例和數據,我們不難發(fā)現,國外礦業(yè)領域的礦難事故中,所造成的人員的傷亡和損失遠遠低于中國。
1、2003年在南非某金礦發(fā)生停電事故,當時井下有3400多人,結果僅僅死亡了9人,280人是救護隊在井下的各個救生艙里救出。同樣的在美國,由于美國的礦井中廣泛使用了STRATA公司的井下應急救生艙設備,全美一年因礦難死亡的人數只有27人。
2、2006年澳大利亞發(fā)生的一次礦難中,兩名礦工的生命牽動了全澳大利亞人,結果他們在井下被困13天后被成功獲救,原因僅僅只是因為在礦井千米深處有一個長寬各1.2米的緊急避難所,為救援爭取了足夠的時間。
3、同樣在加拿大的一次礦難中,該礦由于發(fā)生大火,70名礦工被困井下,萬幸的是,由于礦井下早準備好許多緊急避難所, 這些礦工們只需呆在避難所里就萬事大吉了。因為避難所里提供了至少可以維持36個小時的氧氣、食物和水。最后,70名礦工全部被六名救援人員成功救出。
體制和文化上的因素不是短時間可以改變的,但是安全生產的防護設備是可以解決的,也是應該具備的。事實上我國政府一直以來對礦業(yè)行業(yè)的安全問題也是尤為重視,09年2月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在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瓦斯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依然提到相關問題,同時提出我國各大煤礦要建立救援隊伍,配足救援裝備;要建設井下應急避難所,具備為遇險人員提供氧(風)、通訊、食品、飲水等功能。
是的,我們需要從各方面去避免事故的發(fā)生,同時當事故發(fā)生后,我們也需要提供好的安全救援設備,生命的價值才是不可估量的!
全國煤礦推廣井下救生艙等避險設施現場會在山西召開完善應急避險“六大系統(tǒng)” 深化煤礦安全“專項行動”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xù)穩(wěn)定好轉
可移動式救生艙簡介:
“可移動式救生艙”能夠為礦井發(fā)生事故后無法及時撤離的礦工提供一個安全的密閉空間,對外能夠抵御爆炸沖擊、高溫煙氣、冒頂坍塌、隔絕有毒有害氣體,對內能為被困礦工提供氧氣、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氣體,贏得較長的生存時間,同時通過艙內通訊監(jiān)測設備,引導外界救援?;谏鲜鎏厥庖?,項目實現的技術目標為“三防一隔”、“四基地”。三防一隔主要是指“防毒、防火、防震、隔爆”,四基地是“被困人員的生存基地、救援人員的補給基地、井下施救的指揮基地、通訊聯絡的中繼基地”。
整個救生艙包括一下幾部分組成:安全防護系統(tǒng)、氧氣供給保障系統(tǒng)、空氣凈化與溫濕度調節(jié)系統(tǒng)、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通訊系統(tǒng)、照明和指示系統(tǒng)、動力供應系統(tǒng)、生存保障系統(tǒng)。并且系統(tǒng)應形成多級防護系統(tǒng)。
應用領域:
主要應用于煤礦井下安全。
礦用避難所和救生艙是一種新型緊急避險等待救援的自救逃生裝置。
應急避難艙放置于采掘工作面附近,當煤礦并下突發(fā)瓦斯突出、煤突出、坍塌和火災等事故,礦井通道堵塞或動力電源斷電時,井下遇險人員不能立即升井逃生脫險的緊急情況下,可快速進入避難艙內等待救援。
將遇險礦工的“被動待援”轉化為“主動自救和外部救援相結合”。
由于上述事故存在破壞力大、事故原因復雜和易引起繼發(fā)性事故等特點,使得礦難發(fā)生后外界無法及時展開救援。而井下由于事故所帶來的中毒、窒息、溺水等構成了“頭號殺手”,絕大多數人員傷亡都是由于遇險礦工不能及時找到安全的避難場所造成的。因此應將遇險礦工的“被動待援”轉化為“主動自救和外部救援相結合”,在礦山井下作業(yè)面放置具備抗壓、防毒、隔熱、防水并能提供必要生存條件的礦用應急避難艙成為必然。當礦難發(fā)生時,未能及時撤離的井下遇險人員應迅速撤進應急避難艙。利用井下壓風供氣系統(tǒng)或自供氣系統(tǒng)向艙內供氣,此外艙內備有食品、水、急救藥品等確保避難人員的最低生存需要。為礦工營造一個安全的避難空間,為礦山應急救援工作贏得寶貴時間。
引進國外避難所和救生艙等成熟技術將對我國煤礦生產安全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南非、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采礦業(yè)發(fā)達等國家,對礦井事故的應急求援工作十分重視,將應急避難所和救生艙作為地下礦山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部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地下礦山中設置和使用礦井應急避難所,已經是礦井應急救援中的一項成熟而有效的技術,并且已經有了多次成功營救的經驗。而在我國避難所尚處于初期試驗階段各生產廠家(主要為民營企業(yè))以各自的標準和能力進行研發(fā),而且由于井下情況復雜性,致使科研工作量巨大,需要時間也較長。所以,引進國外避難所和救生艙等成熟技術進行安裝推廣,對我國煤礦生產安全將產生積極的作用,為盡快推廣該項技術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同類新聞
- 2019/12/17 江蘇滬信流體科技有限公司網站正在全新改版...
- 2015/07/04 氧氣終端箱 接頭箱 分配箱 配氣箱 工位箱
- 2015/05/20 氣體匯流排全自動切換裝置安全操作
- 2015/05/20 匯流排全自動切換裝置生產廠家
- 2015/05/01 醫(yī)用氧氣匯流排的切換原理
- 2015/05/01 全自動切換匯流排的切換原理